质量检查是一件繁琐且严谨的工作,质量的好坏需要所有员工共同参与、共同监督,才能使质量检查工作更加有效。质检部门作为质量管控的重要部门,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要制定并落实质量管理措施与办法,还要对生产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检查指导并处理解决。而为了做好质量检查工作,不论是哪一级的质检部门,都应当注意“质量意识、业务能力、合理的制度、实事求是、及时的沟通”等内容,才能使质量检查工作更加有意义。
质量意识是质检的前提。意识决定行动,任何管理措施的实施都要统一思想,通过增强质量意识,做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人落实,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形成一个完整、严密、高效的质量责任体系,保证过程质量的可控。
业务能力是质检的保障。我们常常说到“质量是生产出的,不是检查出的”,而高质量的生产是需要过硬的业务能力作保障的。因此,在任何生产活动中,通过培训、实践等手段提高业务能力,是最原始的质量保障方法。业务能力的提升促使着作业标准的统一,进而保证成果质量的统一。
合理的制度是质检的催化剂。合理的制度为质检工作的实施提供了良性的环境。制度是为了刺激人而产生的,合理的制度能够激发人员的能量和积极性,催化了质检工作,能够促进质检工作有效地开展下去。像我们常常用到的奖罚制度,常常能够使质检工作更加活跃,从而促进成果质量。
实事求是是质检的本质。在实施检查工作是要实事求是的反应问题,不能掺杂个人感情而改变自己的结论或做出不符合实际的决定。如果不能坚持原则,不能实事求是,那么问题就难以得到纠正,质检工作就无法树立应有的威信,进而使我们的质量检查形同虚设。
及时的沟通是质检的基础。质量检查工作常常依赖于有效的沟通,如果没有有效的沟通与协调,问题则不能及时的传达,进而就会对日常的各种质量问题点失去控制。像我们常常遇到的内、外业工作脱节,成果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除了作业人员水平不一外,更多的原因是沟通不及时导致的。
我们的企业正处于转型跨越当中,我们在注重效益的同时,也要注重产品质量。开展质量检查工作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产品质量,同时也减少了整个生产过程中及各个工序的无效劳动和材料消耗,降低了生产经营成本。我们基层的所有工作者都应当树立全面的质量意识,用具体的行动做好质量检查工作,努力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服务大众,服务社会,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打造品牌,增强影响力,为我们的转型贡献我们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