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我院参与“数字天水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通过验收

作者:   来源:地理信息室    发布时间:2014-11-27   阅读量:

2014年11月15日, 测绘院参与“数字天水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顺利通过国家终验,该项目极大的提高了测绘院地理信息服务能力和基础数据处理能力,为后续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

\

“数字天水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自2012年6月20日全面启动以来,到2014年11月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终验验收通过,整个项目建设历时两年多。我院作为“数字天水” 建设项目的主要参与单位在数字天水建设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院共投入生产技术人员180多名,设备投入:电脑116台、全站仪18台、动态GPS-RTK 20台(套)、无人机低空摄影测量系统1台(套)、Trimble(天宝)MX8移动测量车系统1台(套)、X300静态三维激光扫描仪1台(套)。现将我院参与数字天水建设的工作内容做一简单介绍:

一、秦州区、麦积区、武山县、甘谷县1:500、1:1000地形图数据生产与更新

地形图数据的生产与更新是 “数字天水”项目最先开始的生产任务,只有生产这种大比例尺地理数据才能满足“数字天水”建设的要求和将来在行业应用中的需求。地形图数据生产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了“全野外数字测图”和“航测法测图”两种方法进行数据生产与更新。

二、秦州区、麦积区共401KM²的像片控制点测量

像片控制点测量是进行航测遥感以及生产正射影像图的基础性工作,是航测内业加密控制点和数据采集的重要依据,像片控制点测量测量的质量与精度与正射影像图生产的质量与精度息息相关。

三、秦州区、麦积区共197 KM²空三加密和数字正摄影像图制作

地理数据两个主要的特点是有空间参考和可量测,因此要生产出可量测的影像图数据需经过空三加密最终生产出可量测的数字正射影像图。我院生产了秦州区、麦积区共197 KM²数字正摄影像。

四、秦州区、麦积区、武山县、甘谷县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整理入库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整理入库是对外业测绘的原始DLG数据,通过空间数据管理软件进行数据格式转换、拓扑处理、图形修复、属性挂接、以及匹配空间参考等操作建立现势性强的、多类型、多尺度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五、天水市主城区11.32 KM²范围内建筑物三维建模

运用先进的建模技术,我院生产了天水市主城区11.32 KM²范围内建筑物三维模型,三维建筑模型是对真实城市的三维数字化表现,它突破传统平面地图的限制,通过对地形、地物的数字化三维模拟,给使用者一个与真实生活环境类似的虚拟城市环境,通过对三维虚拟城市的数字化管理,可为城市规划、建设与运营提供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服务,从而提高城市空间信息共享和利用水平,提升城市整体信息化管理水平。

\

六、“数字天水地理空间框架”框架数据生产

框架数据是最基础的数据,主要包括道路、河流、居民地、绿地等,框架数据是其他数据的骨架,框架数据相对于专题数据具有应用普遍性,无论涉密版、政务版、公众版数据还是国土、规划、交通、水利等行业数据都需要以框架数据为基础叠加专题数据或行业数据才能发挥在其领域内的应用作用与效果。

七、数字天水数据同构与融合

数字城市的建设是按国家、省、市三级节点建设的,三级数字城市的建设一般是独立的,为了使三级数字城市建设的成果无缝融合必须进行数据同构,“数字天水”基础数据同构即是市一级成果数据以省一级数据为空间参考和依据进行局部的纠正,最终成为国家、省、市三层级联的一套数据体系。“天地图·天水”公众版电子地图便是该项成果的一个体现,地图可从国家、省、市之间任意浏览查询。

数据融合是数据同构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通过整合国家、省、市各级节点的数据资源,提高天地图各级节点数据的现势性,丰富数据内容。数据融合的主要对象包括水系、交通、居民地、境界、地名、地址、兴趣点与遥感影像等。

上一条:我院参加总队地震疏散、防火演练活动
下一条: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李维森副局长一行来我院调研指导地理国情普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