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成功都是熬出来的”。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人都熬了,但却没有几个熬出头来,那为什么还这样说呢?
第一,所有成功都在“不舒适区”。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人向高处走,说明人人在一生中都向往高处的成功。但往高处走是一种辛苦活,是一种不舒适的体验。
第二,所有成功都须经历熬。任何成功,都必须进入“不舒适区”,经历苦难与逆境;任何成功,都需要足够长的时间与足够多的耐心静心。所以只有学会熬,忍受住各种身心的不舒适,不逃避,坚持到底,才能熬出头。
第三,熬是一门功夫,是一种智慧。要想熬出头、熬成功,须有讲究,须有方法。并非所有的熬都会善终,并非所有的熬都有好结果。有的人是傻熬。这种熬虽然也在“不舒适区”坚持着,但属逆来顺受、不思进取一类,熬是熬了,只是熬不出啥好结果来。有的人是苦熬。这种熬倒是有开拓精神,但是太折腾,乱折腾,把自己弄得身心辛苦,事情也不容易成功。有的人是智熬。智熬讲究的是明明白白的熬,安安静静的熬,有效能有效率的熬,不逃避,不被动,不盲目,不混乱,不焦躁。这种熬,既能成就人,又能成就事。
所以,我们要想成功就必须具备熬的能力、水平以及投入其中的智慧含量,即“熬商”。其可分五层境界。
人生有如一场马拉松赛事,很多时候熬是唯一的正确选择,必须靠熬。无论你是学生,还是员工,或者是领导,都要学会忍受顺从那些必要的不舒适,一步一步地努力,不轻易放弃,熬得住,熬到底,才能出头,才有柳暗花明。
曾国藩就深谙此道,他要求自己读书,要一页一页地读,不读懂这一页,不翻下一页。只有养成这种精进功夫,才能学有所成,才能成大器!所以,曾国藩是一个“守拙”的人,从不相信取巧的事物。“结硬寨,打呆仗”也就成了他所带领的湘军的基本战术。湘军每开到一个新的战场,无论寒雨,立即挖壕沟,一道加一道,直到让敌人所在城池围得水泄不通,等到城内弹尽粮绝,然后轻松克之。曾国藩就是这样用世界上最笨的、最认真的方法,打赢了世界上最聪明的仗。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熬,就如孟子所说,表面上是一种受苦受难,实质上是一种修行与升华。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不会一马平川,都不会事事如意。如果你视“熬”如喜好,如果你视“熬”如修行,有的熬,你便能化苦为乐,有的熬,你便能心硬如铁。如果做到这样,你的灵感与天赋将不会被压抑,你的每一天都活得快乐精彩。
几十年前,抗日战争初期,国人有两种主观性的主张:一种是盲目乐观的速胜论,另一种是悲观的失败论。毛泽东则冷静地实事求是地提出了“持久战”思想,认为速胜论会导致盲干而失败,悲观论会导致放弃抗战而投降,二者都是错误的。正确的选择是应构建和发挥中国相对日本在空间与时间上“熬”的优势,才能以弱胜强赢得战争。抗战的最终胜利,应证了毛泽东的战略远见。
熬是要建立在深刻与远见的认知上。熬还是不熬,都不能主观任性或蛮干死撑。高手的熬,都是战略性的持久坚持。因为,我们想做成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它自身的客观规律与时间周期,熬就是对这个规律与周期的认识、尊重、顺从,也是对机会的甄别、选择与时机的等待、积蓄。所以,我们不仅要在战术层面上熬,更要学会在战略层面上熬!
无论你一时权势与财富有多大,无论你在战略战术上如何聪明,总有一些失败与苦难你无法逃避。无论你修炼出如何能忍的功夫,总有一些黑暗与打击你难以抵抗,所以我们要用信仰构筑自己灵魂生命的“护城河”,因为真正的信仰,即使是你身陷苦难与逆境时,依然能认清生活的真相,生长出超越物质肉身的灵魂生命,相信真业、大爱、自由,并通过学习获得辨别好坏对错与创造未来的高级智慧。只有这样才可以使你立于不败之地,可以拥有永远的希望与热情,可以拥有内心的安详与幸福。即使所有人离开你,反对你,它都会成为你最后的庇护所,也是你绝地反攻的根据地。达到这个境界的人,无论面对的是顺境还是逆境,他都会不骄、不躁、不惧、不惑、不忧、不妄为、不退缩;活在当下,该睡睡,该吃吃,该干干,耐心耐烦,沉浸其中,宁静致远。
现在很多年轻人缺乏“熬商”,刚工作就抱怨收入低、老板抠,没多长时间就跳槽,哪个地方都干不长,哪一行都学不精,最终一事无成;有的虽然有“熬商”,但只具备了“熬商”的前三层境界,达不到自己的期许,最终郁郁而终;而只有具备了“熬商”五层境界的人才能够成大事,做高人。因此,我们不仅需要“熬商”,而且要通过学习、交流和自省,不断提升“熬商”的境界,最终成为人生赢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