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检验是指依照检验标准对产品进行测量、观察或试验,将其检查结果与检验标准进行比较,最终判定产品是否合格的过程。对此,需要明确的是,“质量检验”是由“依据标准”和“判定”两部分构成的。
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和产品多样化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质量检验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中重要一环。作为质检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加强业务技能的学习,为企业的产品把好质量关,需要做好两个大的方面的工作。
首先,做好质量检验工作应当突出“标准”,重视“标准”。
我们在作业的过程中往往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企业标准等等重视不够,也对标准的学习和应用程度不够。尤其在野外项目部的质检工作中表现更为突出,质检人员检查更多的是依据项目上的质量交底或者是以个人经验来进行判断检查,或者照本宣科地进行机械式检查。
而当顶层质量交底或设计出现偏差时,往往会导致出现重视“小质量”忽视“大质量”的现象,看似重视检查,实则是形式上的重视,脱离了标准,偏离了重点。比如,前段时间个别农房补充调查项目把外业手簿中变化前的宗地草图花大量时间完善,其实是以增大生产成本换取形式上的质量,实际是没必要的。
另一方面,当顶层质量交底正确,过程执行较好时,质量原则上会得到保证。但是不重视标准的学习和应用,质量工作的进步依旧是缓慢的,因为执行的好不代表应用的好,不是客观的进步。要想应用的好,就得学根源、学标准,理论结合实际,举一反三,灵活应用。通过学习提升对于不合理的现行作业方法能够说“不”,才是进步。为此,质检部针对各部门下发了质量检查学习内容,内容主要是各部门必须要掌握的规范、标准,通过自身的学习促进个人提高,促进整体进步。
其次,做好质量检查工作要会“判定”,能“判定”。
质量判定包括检验对象、检验手段、检验标准三个基本要素。做好质量判定对于质检员来讲,除了要充分掌握好标准、规范等硬性指标外,还得注重自身修养,注重检验方法,树立正确的质量意识观。
首先是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检验工作稍有疏忽,有可能会出现重大质量纰漏,给单位的声誉造成不利影响,造成重大损失。
其次是要注重方法,不能只重检验,忘记纠正,通过检验发现问题是质量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如果只注重事后把关检验,质量工作会越抓越累,工作越做越忙;不能只重纠正,忘记预防,质量是要从源头开始抓起的,检验发现问题并纠正不良固然重要,但对于产品质量控制的实效性上,事前的预防性控制则更重要;不能只重理论,忘记实际,理论知识有助于指导实际工作,是指导实际工作的武器,但是如果理论知识脱离实际情况,那么理论就只是停留在头脑中的理论;不能只重过程,忘记结果,我们之所以反复强调重视诸多的过程控制,无非就是想在产生结果的过程中减少质量损失,如果不明确分析改善的目的和想要达到的结果,就无法制定完整有效的方案,较多的工作就会滞留在过程当中,其最终成效就无法保证,往往会局限在“小质量”中,忽视“大质量”的概念。
因此,我们平时的质检过程中要善于学习,及时总结,细节入手,统筹兼顾。我们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质检工作,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不断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