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力量

浅谈测绘项目质量管理

作者:   来源:卢亚龙    发布时间:2019-04-02   阅读量:

前言

项目管理就是在时间、成本、质量等指标限制条件下,尽可能高效率地完成项目任务,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提高项目团队成员的工作效率。随着测绘市场不断地发展和壮大,测绘单位承担的测绘项目越来越多,测绘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在测绘项目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需要引起重视。在项目生产运作管理中,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各种质量问题,究其原因,有作业人员业务不熟等因素的影响,但更多的问题是在项目质量管理上。如何提高质量,重点要从管理上着手,这也是基础的质量控制手段。本文以质量管理为出发点,从质量意识、质量交底、质量机构、质检制度、过程检查、质量复查和质量总结等方面浅谈测绘项目质量管理的办法。

一、测绘项目的主要特点

不管任何项目,尤其测绘项目,其目标基本都是在规定的工期内尽量降低成本,保证生产按计划进度正常进行;对生产过程进行有效控制,保证质量,使成果满足委托方的要求;完成项目所有的任务,创造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即:保证进度、过程控制、满足质量、创造效益。

当接到一个项目后,测绘单位会成立项目组织机构,组建项目部,根据项目特点及要求配备人员和设备,由项目部负责具体实施并完成项目主要工作。大型测绘项目的主要特点就是内外业一体化、工作流程多、技术要求高、技术力量不均匀、工期紧任务重、人员流动性大等等。而这些项目固有的特点往往会存在诸如业务能力不强、技术标准不一致、内外业衔接不够、项目生产脱节、进度与质量矛盾等现象,从而导致质量问题。

二、质量管理的办法

(一)质量意识是前提

质量是指产品或工作的优劣程度,表面上看,这些有形的实物非常重要,也是我们的工作重心,但有形的实物背后隐藏着无形的事物往往被我们忽略。这种无形的东西虽然看不见、抓不到,但其作用却是非常重要的,有时也是决定性的,这就是质量意识。质量意识是领导及员工对质量的重视程度,它引导并规范着员工的质量行为。所以,要在质量工作上有所提高,首先要提高质量意识。比如在开展项目时,项目负责人应当从政策法规、规范要求、责任意识等各个方面,自上而下长期不断地对员工进行质量意识的灌输和提升,努力营造出良好健康的质量氛围,让作业人员将质量当成责任和使命,才能生产出优质的成果。

(二)质量交底是条件

质量交底的目的是使作业人员对项目的特点、质量要求、质量标准、施工方法等方面有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以便科学地组织施工,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所以,要在质量工作上有所提高,质量交底是必要条件。比如在项目工作开展前,依据实施方案及评审过的技术设计书,首先要组织开展培训,为了便于作业人员更快、更好地规范作业,项目负责人及相关技术人员应当根据项目特点,结合地方风俗和要求,遴选质量节点作为整体质量把控的关键点,同时在关键点上延伸展看形成易错点或常见问题解决办法,以及制定适合项目的作业要求,或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作业指导书等,这些都是项目质量交底的范畴。而往往很多项目存在交底不清楚问题,有的只是习惯性地作业,这种问题只会导致盲目作业,尤其在关键节点要求不明确、标准不一,如农房补充调查项目的外业核查及修图上图不到位,导致后期整改或返工的代价很大。所以,有了清楚具体的质量交底,才能创造一个生产出优质成果的条件。

(三)质检机构是保障

这里所说的质检机构不是狭义的检查机构,而是代表一个项目质检工作的组织形式、质量责任等内容。以农房补充调查项目为例,各大组长负责开展项目一级检查,项目负责人整体把控,质量监督检验部负责开展二级检查,形成两级检查。当然,质检机构中最核心的就是质检员,因为质检员是标准的执行者,也是成果的衡量者,这就要求质检员充分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不断加强业务技能的学习,做好质量检查工作。有了规范的质检机构,相应的各级检查就有了明确的责任,质检员对测绘产品过程检查负主要责任,项目负责人对本项目产品质量负全面责任,质量监督检验部对最终测绘产品负责。因此,我们在项目工作中,只有建立健全项目质检机构,形成一种有组织、有责任、有要求的体系,才是优质成果的保障。

(四)质检制度是准则

制度一般指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合理的质检制度为质检工作的实施提供了良性的环境和行为准则,包括质检程序、质检要求、处理办法等。比如项目一级检查时要注意每道工序合格后转入下达工序,两级检查应独立进行不得省略或替代,各级检查不得自行调整技术指标或降低质量要求,检查过程中执行的标准和比例等等,这些都是质检制度的具体表现。制度是为了刺激人而产生的,合理的制度能够激发人员的能量和积极性,催化了质检工作,能够促进质检工作有效地开展下去。像我们常常用到的奖罚措施、评优活动、质量竞赛等激励措施,常常能够使质检工作更加活跃,从而促进成果质量。

(五)过程检查是措施

过程检查顾名思义是作业队伍正在作业的过程中由生产单位质量管理部门进行检查。为了确保成果质量,我们会制定很多的要求及方法,这些内容固然很重要,也必不可少,而需要明确的是,过程检查是整个质检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保证成果质量最有效的措施,因为过程检查最大的特点是及时有效,不让问题流入下个环节而避免形成“问题成果”。从另一方面讲,由于“事后检查”判定成果不合格,要求的整改或返工,必然增加生产成本,生产效益必然减低。所以,在项目工作中,项目负责人及质检人员需经常深入一线进行检查指导作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反馈问题,及时对检查发现的不合格品进行跟踪处理并制定纠正措施,防止问题的再发生。因此,过程检查是质量保证的关键,如果将质检工作比作是一个方案的话,那么过程检查就是具体的措施。

(六)质量复查是促进

质量复查是成果质量的“双保险”,能有效地保证检查过的成果质量。比如在项目工作中,项目部往往忽视质量复查工作,往往存在有检查无复查或口头过问复查等情况,导致成果有检查无修改或修改不彻底的情况屡屡发生,质量检查成效较低,检查质量不高。通过质量复查工作,尤其对于新员工及责任心不强的员工,能有效地保证所检查的成果能够得到全面改正。也促进了项目负责、质检员、员工之间的交流,项目负责人实时了解和掌握了员工的工作情况,有利于做出正确的决策;新员工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向老员工学习,提高了自身的能力;老员工通过对新员工的指导,整理和升华了自己的思路与理论,同时也是对自己另一方面的锻炼与提高。通过质量复查形成一种鞭策作用,有效督促员工自觉地规范作业,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也促使项目形成了一种严肃、认真、严谨的工作氛围,提升了员工的质量意识,也提高成果质量。所以,质量复查工作会促进优质成果的产生。

(七)质量总结是提升

质量总结是阶段性完成或者全部完成工作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过程。项目工作中,我们往往不注意质量总结工作,摊大饼式的铺展工作,也不注重收口时的质量总结。比如有的项目,工作总结、质检总结都不及时完善,对任务区的详细情况或其他信息未深入总结,对作业人员质量问题也没有分析,平时质量总结分析会议较少,不追本溯源等。这样的过程只是机械式的完成了一些单一的工作,对整个项目的推进及发展的作用很微弱。长期以往,整体质量水平还是停留在初级阶段,业务提升不够,并且工作忙乱。因此,在项目工作中,我们要取精华,去糟粕,勤总结,多反馈,通过对比找差距,通过问题找根源,通过总结提层次,最终提升整体质量水平。

结束语

近年来,测绘市场日趋成熟,测绘生产规模也不断壮大。测绘项目管理是测绘单位工作的一条主线,测绘产品质量控制是测绘产品合格的最重要的保障措施。随着竞争压力将越来越大,测绘行业只有不断提高运营效率和质量管理水平,才能够保证自身的核心竞争实力,才能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上一条:项目标准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下一条:勤勤恳恳工作 踏踏实实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