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我有幸参与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数据库建设工作,根据任务下达要求我负责天水市麦积区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建设,后期参与了其他县区验收资料准备及数据备份工作,下面就依我个人完成工作对永久基本农田数据库建设浅谈一些感悟:
数据库建设前期数据资料准备分析利用是一项尤为重要的工作,无论是对培训资料规程资料的学习,还是基础数据的收集分析,都需要认真领会,做到对每一项资料来源、用途充分理解之后再开始作业,能让我们对后期所做的工作有源可追,有据可依。基本农田数据库建设前期我们走了很多弯路,同时也做了很多冗余工作,然而这也为我们以后能够更好的做好其他数据库工作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前期由于工作经验不足,对技术规范标准、名词概念及质检标准要求理解的不够透彻,所以忽略了很多对划定图斑、片块、责任信息扩展表的细微要求,比如400平方米以下小图斑不够上图要求,在本次使用的苍穹建库系统下大家一贯思维按照“基期+变化=划定”作业流程进行,由于这种作业流程划定图斑是由基期数据和变化数据软件自动裁切图斑计算得到,从而会裁出很多400平方米以下碎小图斑,直接删除这些小图斑固然不符合“基期+变化=划定”等式,所以在前期图斑确定阶段我们应该直接将碎小图斑直接删除,再根据“基期-划定=变化”这种作业流程进行,然后变化数据属性回填即将划定图斑、基期基本农田图层的属性对应回填至数量变化图层形成基期基本农田保护图层、数量变化图层、划定图斑图层逻辑关系一一对应。其次由划定图斑融合生成片块,再生成保护区,由图斑融合生成划定基本农田片块,我个人认为应该按照空间关系和属性同时计算,这样可以避免后期责任信息表和平衡表同一个片块中对耕地和其他地类面积调平不平衡而报质检错误(只针对于部分县区划定图斑中既有耕地又有园地的情况)。
数据库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这是数据库的概念,所以我认为拥有严密的逻辑思维才能将数据按照数据结构组织、存储和管理的更好。按流程完成划定图斑、片块、保护区及扩展表属性及所有图层字段值完善之外另外一项最为繁琐的工作就是基础数据库完成之后多次调整而修改数据库,首先导致这种多次调整的原因有两点:一、作业员与甲方沟通不够及时、前期确定图斑时遗漏了城镇规划、变更检测图斑、预留建设用地等原因而需要必须调出图斑导致后期多次调整;二、确实是甲方特殊情况,后期新批准省市重点建设项目而占用基本农田需调整修改数据库。
然而,无论什么原因调整都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锁定图层与图层、图层与扩展表之间的联系,后期修改禁忌对任一图层、属性进行批量属性维护,不然会导致前期修改的大量质检错误重新出现,所以图斑的调整需要同时修改对应数量变化图层图斑的属性,责任扩展表的属性,以及保护片块、保护区的属性,从而确保图层与图层、图层与扩展表之间所有关系的对应,也无需再通过多次质检而根据质检错误修改数据库,可以节约大量质检时间。
以上便是我在基本农田数据库建设中的一些认识,希望以后可以参与更多项目积累更多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