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经常会犯两种错误,一是轻信盲从,对权威或有影响力的人提供的知识与信息容易相信,不会质疑,不能够独立思考;二是自以为是,总是先入为主,对那些不同的但可能正确的观点、意见听不进去,或者被贪欲蒙蔽,只见利益“诱饵”而看不到风险,也不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深入调查而落入“陷阱”。出现这种问题,主要是管理者缺乏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一种理性与客观思维,是一种对他人的观点与思维进行质疑与评估并判断其对错的方式,这种思维可以使管理者做人做事趋向成熟,避免犯“轻信盲从”与“自以为是”的错误。
那么批判性思维具有哪些优势呢?
1、批判性思维,是人格健全与成熟、优秀的重要标志之一。
批判性思维是人的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它有两个特征:第一,批判性思维首先善于对通常被接受的结论提出疑问和挑战,而不是无条件地接受专家和权威的结论;第二,批判性思维是用分析性和建设性的论理方式对疑问和挑战提出解释并做出判断,而不是同样接受不同解释和判断。
2、批判性思维,是创新与文化、科技发展的驱动力。
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容易接纳新事物,敢于挑战权威,具有创新精神。
3、批判性思维,是管理公正的支撑。
批判性思维是管理公正的基础。如果一个公司的管理者不具备批判性思维,对于任何言语信息都接受,那么这个公司还会存在多少良知与公正?
4、批判性思维,使管理者避免在工作中被欺骗及减少相应的损失。
在生产管理过程中,虚假信息与欺诈现象普遍存在,如果管理者拥有良好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就相当于拥有一双慧眼,能够有效甄别信息的真假,看破欺诈骗局,避免错误判断和错误选择带来的相应损失。
既然批判性思维具有这么多的优势,该如何掌握呢?
1、要具有开放与学习意识。
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不是封闭守旧者,而是追求与时俱进的人,好学开放,有想象力,愿意不断地主动积极地接触新事物与获得新信息,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从而更容易辨别真伪。
2、既不盲从于权威与大众,也不盲从自己。
不少人既容易轻信盲从于权威与大众,趋炎附势,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甘愿平庸;又容易自以为是,盲从于自己的偏见与贪婪,或将与之存在冲突或一时看不透的先进文化与正确思想及相应的机会予以否定,拒之门外,或上当受骗。因此,要时刻警醒自己,不能再陷入此类错误中。
3、质疑与包容共存。
对别人的观点与推销,永远保持第一反应:既包容异见,不说别人不对;又保持不相信的态度。
4、自我质询和评估。
对于别人任何一个观点与提供的信息,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这个观点与信息有什么支撑”、“这样的支撑是否合理”。最终目的是搞清楚别人讲的对不对,真不真实。
我们可以先通过提出以下问题来引发自己思考:
(1)别人提出的观点与结论是什么?概念是什么?
(2)站在谁的立场上说话?最终目的是什么?
(3)所用的材料来源于哪些渠道?这些材料可信吗?
(4)有什么逻辑前提?用什么推理方式?
(5)有什么实证材料?用什么归纳方式?
再对思考的内容进行评估:一是看别人的逻辑上是否严密,概念是否有准确定义并前后一致,推理过程是否有效且没有疏漏跳跃;二是看别人的逻辑是否可靠,演绎推理是否前提真实,归纳推理是否证据可靠。
5、多角度求证。
了解一个新的知识点与观点、信息,不要局限于一个渠道一个角度。多收集、多看看不同信息来源与不同利益立场、不同视角、不同态度的人的看法与提供的信息,这样做,既可避免出现超越外部认知视野的死角与狭隘性,又可消除自己偏见的影响,最终获得正确的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