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

质量管理认识

作者:   来源:质量监督检验部    发布时间:2019-08-13   阅读量:

“靠质量树信誉,靠信誉拓市场,靠市场增效益,靠效益求发展”,质量对于企业来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链,对于每个企业来说,把质量视为企业的生命,把质量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已被企业的各级领导所认同,“内抓现场质量领先,外抓市场名优取胜”,走质量效益型道路的经营战略已被广泛采用。市场的竞争已转化为质量的竞争,而质量形成于企业的产品,是公司形象的窗口,因此抓产品质量必须从产品抓起,而质量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础,也是企业深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质量管理不仅要管好产品本身的质量,还要管好质量赖以产生和形成的工作质量,并以工作质量为重点。产品质量是企业各部门、各环节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因此,实施质量管理,既要搞好产品质量,又要搞好工作质量。而且,应该把重点放在工作质量上,通过保证和提高工作质量来保证产品质量。

关于如何提高质量管理,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制定质量方针确立质量目标

质量方针是企业进行质量管理,建立和实施质量体系,开展各项质量活动的根本准则。质量方针既是企业质量意识的体现,又是企业文化的体现。质量方针不应该是一种没有具体内容的口号,应该要体现出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发展状况,制定出符任自身条件具有特色的质量方针。根据制定的质量方针就可以制定质量目标,而质量目标只体现了领导层的目标,还需要把它细化到具体的各职能部门和管理层。在执行各职能部门目标时,要有具体的量化标准,定期分析各项目标的进展。根据进展情况做出必要的评审,必要时进行修订。为了保证质量目标的顺利达成,还需要保证必要的资源供给包括人才、设备、技术,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二、企业领导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与地位

企业领导是质量管理成败的关键,尤其是最高管理者及其领导层。要使各级领导者认识到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不是解决操作性问题,而是解决管理问题,解决管理者自身的质量意识和管理质量问题。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及其领导层应该树立质量管理为纲的企业管理思路,改革内部组织机构,处理好质量管理和其他管理的关系,有效的把战略、质量、价格、成本、生产效率及人力资源结合起来。领导者必须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和方向,为广大员工充分参与创造必要的内部环境,把广大员工的进取思想同企业的发展宗旨统一起来,形成企业发展的同时满足了员工的个人追求。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正确决策与亲自参与。为了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首先要求领导先行一步,自觉认真的学习标准,明确质量管理的目的、意义、作用和方法,掌握行业和企业标准的内容,领会实质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对照,认清本企业在质量发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增强质量管理的紧迫感和强烈的责任感。只有领导层统一了思想,下定决心并做出正确决策,才能使企业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带动全体员工积极参与质量管理。

三、充分发挥员工积极性

全员参与是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人是第一位的,企业只有靠全员积极的创造性工作,才能在运行中获得最大收益。在质量管理运行中要强调对员工关于质量管理的理解和学习,要使员工对质量体系整体运行有一个全面的系统了解,用全新的质量管理体系武装自己的头脑,并与自己的工作岗位结合起来。在员工思想里形成质量管理理念,从而实现员工的自我控制,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以适应质量体系持续改进的新要求。

四、加强日常监管保证体系有效运行

日常监管工作是否到位,直接影响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所以在日常监管工作中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明晰管理者的职能分配,在日常检查监督管理中,普遍存在重管理职能分配,轻质量职能分配的情况;二是要不断提高监督管理者和基层操作员工的素质;三是不断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四是制定完善质量考核制度。

上一条:作为员工如何提升执行力
下一条:有关正确管理团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