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管理者,尤其是中低层,都会存在“老好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说到,不说破”
这样的管理者往往对员工提岀工作要求时,不当面说明违反纪律的后果与处罚办法,而是喜欢绕来绕去扯一堆养家与荣誉之类的大道理,最后来一句“都是大人了,你懂的”。
(二)不能做到发现问题及时批评及时纠正
很多管理者在发现员工存在一些小问题时,不及时批评纠正,等到问题积累很多、难以收拾的时候,即积重难返时,再怎么着急怎么发脾气也无济于事了。比如员工一个月迟到一次两次,如果管理者认为这可以原谅,不用去说,员工自己会注意,还会感激管理者的“大度”。但是殊不知,这同时会让员工生出侥幸心理,时间一长,可能员工自身也会觉得无所谓,从而经常会有意迟到,这时管理者将会付出更多精力才能帮员工纠正过来。
(三)没有用处罚手段,不善于“杀鸡儆猴”
在中低层做管理,确实不好做,不能像大领导一样,相对来说可以无所顾忌地批评下属甚至骂人,也没有足够权力奖罚,很多时候不敢做恶人,只想靠做“好人”培养同下属的感情来调动人。这样“老好人”的管理方式会导致监督责任落实不到位,从而造成整个部门或团队不服从纪律、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发生。
那为什么管理者会撕不下脸皮呢?我想可能有三种原因:一是性格上软弱,或缺锻炼,缺自我加压;二是出于小心眼计较,不愿为公司利益做恶人;三是糊涂,分不清仁义(真正的仁义是高标准、严要求地管理员工,帮助员工改正错误,获得进步和成长)与老好人的区别。
其实,管理者这个角色本就决定了其不能沉陷于个人利益与情绪,应该从集体组织的大局出发,该有亲和力的时候就须有亲和力,该不讲情面的时候就须不讲情面,不能一味地一团和气做老好人,而是要做好一个“目标人”与“原则人”。“个人情面”与“和气”都是手段,这些都要服从既定的事业与工作目标。为了集体组织的目标与自己个人职业发展的前途,一切阻碍都须克服,遇佛杀佛,遇魔杀魔,该撕破脸皮就要撕破脸皮。这虽然很有压力,但这是必须付出的一种管理成本。那么作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就必须做到以下三点:
(一)敢于事先对下属提出明确的目标、标准、要求,敢于说狠话,告之违纪与完不成任务的后果。
就像部队长官在作战指挥下命令时常说的一句话:“完不成任务,提头来见”,从不含糊其词。至于措辞是刚硬,还是柔和,可因人因时因管理风格而定。
(二)敢于严格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照章处罚,以免积重难返或“埋雷”。
“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管理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员工对制度的敬畏。有的企业存在一些老问题,反复出现,主要原因便是中低层管理者不愿做“恶人”,该罚不罚。如此一来,员工既不敬畏制度规定,又不敬畏上级领导,管理便失控了。
(三)敢于及时撤换、辞退不合适的员工。
这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一种办法。撤换、辞退不合适的员工,对员工来说也并非坏事,可以使他们重新去寻找合适的机会,以免呆在不合适的地方耽误人生。
只有做到这些,管理者才能领导好团队,才能战无不胜,不断实现既定目标,从而成就一番大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