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单位存在与成长的决定性因素,不论单位处于何种阶段,起步、上升、稳定、衰落和繁荣,对人的管理都是不容忽视的。员工的协力同心可以使濒临崩溃的单位起死回生,员工的矛盾与涣散也可以使一个蒸蒸日上的公司毁于一旦。所以,管“事”用“人”是公司一个永恒的话题,是管理者最应该重视的事情之一。
1、 要管理好人,首先应该尊重人
一个企业,当然有不同的分工,有老板,有部属,有上司,也有普通员工,有做上层管理工作的,也有做简单劳动的,他们之间有各式各样的不同,但是他们对于公司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不能因为某某职位的劳动力价格低而看不起做这种工作的人,也不能因为某项工作的内容比较简单而不尊重从事这一工作的员工。尊重是相互的,下属对上司,员工对老板应当有足够的尊重,上司对下属、老板对员工也应该有足够的尊重。如果只要求前者,而不要求后者,则往往前者只能流于表面现象,而如果后者首先能够做到,则前者便顺理成章了。人与人是平等的,人与人也就应该相互尊重,这仿佛是自然而然的事,可是在现实生活中,真正的平等是不容易为所有人认同的,所以对工作的真正尊重也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培养出来的,但没有平等与尊重,员工不能在心理上达到平衡,对于企业来说就不是一件好事。
2、 我认为尊重人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尊重人对精神方面的需求。
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钱不再是人们选择工作的唯一标准,人们更注重职位对个人事业发展的帮助、人际关系是否轻松易处、个人受重视的程度等等因素。我们不能将尊重仅仅理解为礼貌,而应将其理解为对人的由衷的理解与关怀。
3、 企业管理应明确管理人员的分工与职责。
管理是一种权力与义务的结合,所以在管理中,没有权力和权力范围不清都是不可能搞好的。如果一个人被安排去做管理工作却又不给他以一定的权力,这种工作是谁都不愿意去做的,也是很难做好的,也就是说,管理层的职位一定要划分清楚,各个职位应该负责事务的范围也相应应该划分清楚。并且这种划分应该在员工中得到确认,以便员工积极配合管理人员的工作,不会造成员工有问题不知道应该去找谁的局面。同时,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做员工的工作时也才名正言顺,否则管理人员在检查员工工作的时候甚至被认为是“指手划脚”、“多管闲事”。
研究表明,主管人员即使做好了计划,组织和控制的工作,也只能把员工的积极性和潜力的60%表现出来,而剩余的40%需要通过领导来完成。领导是管理的一种职能,主要表现为对人的管理,管理者要有效的进行领导,就必须了解和掌握有关人的行为、动机等方面的知识,管理者需要了解的是那些因素对人们形成了激励,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领导者》一书中说,伟大的领导者是一种特有的艺术形式,既需要超群的力量,又需要非凡的想象力。尽管领导需要技术,但领导却远远不是有技术就行。就某种意义来说,管理好比写散文,领导好比写诗。在很大程度上,领袖办事必然是靠符号,形象,以及成为历史动力的,能启发觉悟的思想。人们可以被道理说服,但要用感情感化。领袖必须既能说服人,又能感动人。管理者考虑的是今天和明天,领袖必须考虑后天。经理代表一个过程,领袖代表历史的方向。因此一个没有管理对象的管理者就不称之为管理者,但是一个领袖即使失去了权力,也能对其追随者发号时令。这就是说管理是领导,但领导不单单是管理,要做好一个企业的管理工作,既是方法管理,又是艺术的管理。
|